兰村乡:源头治理多级化解 信访“三无”悄然蝶变
“老欧,现在你这种子、化肥、农机都解决了,种了这么多地,还去上面反映问题吗”“不去了,哪里还有时间,地里的活都干不完。”这是欧某付与本村村民的一段对话。
就在几年前,老欧还经常背着包到县有关部门“讨说法”,甚至赴京“反映问题”,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开始骂娘,脾气大得很,成为令当地政府头痛的“麻烦户”。如今,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兰村乡党委“五包一”帮扶下,不仅息访,还成了“种粮积极分子”。
敌视
老欧今年71岁,家住麻阳兰村乡龙盘村,上世纪90年代家境十分困难,没有娶妻生子,因和村里人发生矛盾纠纷,负气外出打工,十多年都没有回来过。2000年,长年在外地做工的他,回到老家看到新村已建成,自己房子破烂,对生活现状愈发不满,把所有的不顺心都发泄到新村建设上,以此为由多次“讨说法”。
多年来,兰村乡针对其情况开展了各种帮扶工作,为其办理了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其旧房进行了危房改造。但老欧并不领情,总认为是为了安抚而“忽悠”他,生活态度消极,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老欧的情况,引起了上级领导重视,并于2022年末,由兰村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主动把这家“麻烦户”作为了自己第一个的“包案人”,结帮扶对子。
“第一次踏进老欧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东倒西歪的桌椅,牲畜的粪便到处都是。”兰村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刚见到老欧时,他流露出警惕的眼神,冷漠的表情,思想极度消沉。要想化解老欧的问题,就要想法化开他心里的冰疙瘩。”
打赌
一次偶然的走访聊天,老欧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兰村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说:“我不要你们送的米,糙得很,我自己会种田,我种的米外面都买不到。”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马上接话道:“吹牛吧老欧,你要种出好米,种子化肥农机我全掏腰包了,要不我们打个赌?”
“打赌就打赌!”听说打赌,老欧马上来了兴趣。自此,老欧卷着铺盖搬去了山上,在田边搭了一个简易棚子,一头扎进去。
春播,种子如约送到了他手里,小型耕田机也下了地。夏长,化肥拖到了田坎,水也灌进了禾里。秋收,乡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全员上阵,收割的欢笑,打禾机的轰鸣,好不热闹。
谁都知道老欧和乡党委书记打赌赢了,但他的心气似乎焉了,逢人说话笑呵呵。
蝶变
老欧的变化,在兰村乡村干部和群众中间产生极大反响。兰村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像老欧这样的重点户,唯有以感情投入为突破口,以转化干部作风为切入点,以扶贫帮困为重心,用心用情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信访户彻底息访罢诉,投入新生活。
2023年来,兰村乡按照信访分级包案逐级化解的原则,建起了一整套分级管理档案,坚持源头治理多级化解,要求村支两委先行调解、联村驻村下沉调解、行业部门业务调解、信访积案包案调解、工作专班集中调解,起到了一些好的效果,一批重点信访事项得以化解,一批重点信访人变为“友人”。
截至目前,麻阳兰村乡源头化解矛盾纠纷47起,信访积案11起,信访总量同比下降74.69%,初访件同比下降89.29%,一批遗留的历史问题被起底,信访包袱被甩掉,“麻烦户变种粮户”成了兰村乡干部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麻阳兰村乡从曾经的城郊信访大乡实现了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