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扎实搞好党建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抓紧抓好。要认真贯彻从严管党治党新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看齐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尊崇党章党规,强化警示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持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鼓励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民声民意,帮助纾解民困。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切向群众负责,不尚空谈,实干为先,化解矛盾,指导发展,用引领改革的智慧、破解瓶颈的担当、谋求发展的实效赢得群众口碑。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

二、继续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兴旺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化产业。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做好“四篇”文章,促进郭公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做好“特色”文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助推优质生态放养黑猪、富硒红心猕猴桃和小籽花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努力在郭公坪打造一至两处高质量的产业化基地。继续抓好“三百两千一万”扶贫产业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建成“三百”产业:百亩中药材、百亩稻田养鱼、百亩红心猕猴桃;“千亩”产业:千亩黄桃、千亩小籽花生;打造万头黑猪之乡。二是做好“品牌”文章,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经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实施“品种品质品牌”精品战略,努力做好报木山、冯家垅、江家溪和小坡黑猪养殖规模经营,做大做优生态黑猪品牌,确保黑猪外销稳定在12000头。加快推进江家溪、喇叭溪、杜庄、冯家垅、川岩坪五村同创特色小籽花生优质品牌,让“郭公坪黑猪和小籽花生”等金字招牌更响更亮;组织开展“农业质量年”行动,培育产业新动能,鼓励、支持、引导长寿山泉、黄桃、中药材规模经营发展,打造一批“叫得响、走得出”的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三是做好“市场”文章,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郭公坪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大,必须健全完善农产品“产销研”服务网络,借助贵州铜仁工业发展和湘西凤凰旅游的“东风”,稳步拓宽黑猪、小籽花生、黄桃销售渠道。打造生态农业增长极,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和农村电商扶贫等项目建设,培育“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力促产业持续增效、农业持续增收。四是做好“融合”文章,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支持建设长寿谷扶贫车间、江家溪和喇叭溪小籽花生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黑猪、小籽花生、富硒黄桃和红瑞颐家养生泉的精深加工,打造长寿谷养生天堂、米沙布达潭瀑布休闲廊和报木山川洞古军事遗址点的乡村旅游地标,高质量打造高知名度旅游节——长寿生态饱冬节和回奉节,推进全镇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长寿谷养老养生文化旅游3P项目开发,立足本土优势,顺应推进全镇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是未来的第一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务。要实现未来打好乡村振兴战役目标任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一是深化农业改革,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特色化,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加强优质种养业和特色农业建设。二是推进融合发展,打造强劲引擎。加快培植新产业新业态,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大力发展大数据+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农业。全力推进村村互动融合,打造我镇旅游村,传统文化村,民宿村等特色村。三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保障乡村振兴生态供给。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质量安全可追溯。做好生态治理“七抓”:抓好全镇范围的生态环境治理,抓好全镇的基本农田灭荒,抓好全全镇的粮食生产,抓好全镇的污水处理,抓好全镇的退捕禁捕行动,抓好全镇的污染治理,抓好全镇的“河长制”。四是推进富美乡村建设,构筑乡村振兴坚实载体。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家庭、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提升乡村素德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温良恭谦让、忠孝廉耻勇等美德看齐,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四、继续协调推进综合治理。一是统筹大局,从严从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平安创建、铁路安全和道路安全,狠促“一单四制”落地生效,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加大力度管理好冬春季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水上交通和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落实“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坚持治理、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推动管理服务重心下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直接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解决便民服务中的“中梗阻”问题,努力做好“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改革,让基层和群众的困难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全面加强村管理服务功能建设,引导群众依法自治,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的基层基础。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等矛盾纠纷调节机制,及时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依法治访,重视源头治理,强化积案化解,持续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接访、大巡逻、大扫除”和“一村一警”活动,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全民参治参建的平安创建体系。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无乱强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特别是农村涉黑涉恶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