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力乡村振兴,推动强村富民。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起粮食稳产保供政治责任,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狠抓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柑橘等特色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三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摸排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深化基层治理,共建和美乡村。一是加强基层治理资源整合。鼓励群众、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搭建共治平台,完善共治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良好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巩固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加快岩田坡村、岩门村、平原村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在乡村建设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持续筑牢平安底线。依托院落会、屋场会等形式,及时排查化解土地、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镇村治安巡逻防控,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违法违规用地整治等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安全。深化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三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全面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配强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实战演练,完善物资储备,通过集中培训、上门宣传、制作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强化安全宣传教育,确保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践行为民宗旨,提升惠民实效。一是加快民生实事进度。优化施工环境,强化服务保障,确保各村空板路、柑橘交易地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按计划高质量推进,早日惠及广大群众。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策衔接,对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退尽退。持续做好社会化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更多爱心资源,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文化发展模式,推动宣传文化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举办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践行两山理念,擦亮乡村底色。一是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持之以恒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业建设法治秩序。加强天然林、公益林、古树名木保护,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二是深度攻坚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加大对秸秆垃圾废弃物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力度,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确保水质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守护好一方净土。

(五)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岩门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引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认真落实镇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监督。坚持依法公开,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建立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强化刚性约束,着力打造廉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