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施策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部门通力配合,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得以统筹推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全县经济总体有序运行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根据新核算方案结果,一季度,全县GDP完成19.32亿元,同比下降0.3%,全市同比下降0.9%,增速排名第2。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11亿元,下降3.9%,第二产业5.17亿元,下降2.9%,第三产业11.03亿元,增长1.9%,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一高三稳二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3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9亿元,增长14.2%,增速排名第2,高于全市7.4个百分点,比1-2月快6.8个百分点。从产业投资看1-3月完成产业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22.4%1-3月全县500万以上项目入库2个,新增投资额达23亿元,入库投资额全市第15000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含房地产)共5

2、工业持续稳定增长,相关指标支撑有力。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在三个点以上增速,增速排名由去年倒数扭转到1-3月排名第2。工业匹配指标形势喜人,增长有力,1-3月工业用电量4729.5736万千瓦时,增长78.03%,增速全市排名41-3月工业增值税379万元,增长15%

3、财税收入稳定增长,金融支撑力度加强。1-3月,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亿万元,同比增长7.3%,全市增速0.1%,增速排名第8,地方税收0.51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增速-7.7%,增速排名第5,非税占比53.67%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66亿元,同比增长8.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31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4、城乡居民收入依然小幅增长。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4元,同比增长4.0%,全市增速3.1%,增速排名第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8元,同比增长2.2%,全市增速1.5%,增速排名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9元,同比增长6.2%,全市增速5.3%,增速排名第1

5、农业增长有所放缓,春耕春种全面推进。1-3月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降4.3%。受疫情影响,农业生产阶段性受阻,随着疫情防控好转,全县抢抓时机,加紧推进春耕春种工作。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5.15万头,环比增长6.3%,预计粮食播种面积30.3万亩,预计油菜播种面积增长3.3%

6、市场销售回暖,消费降幅收窄。尽管消费总体趋好,但受总体形势影响,市场还会有一段时间处于低谜状态。1-3月,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2亿元,同比下降9.8%,全市下降11.5%,增速排名第4。从构成上看,城镇下降较乡村大,从行业看,住宿业和餐饮业下降明显,分别下降达26.2%44%。但随着疫情防控好转,消费正逐步恢复,3月份当月下降3%,较1-2月收窄9.4个百分点,1-3月累计比1-2月回升了2.6个百分点。

二、问题和困难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外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全县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

1、部分GDP基础指标受冲击较大。今年一季度开始实施GDP新核算制度,新核算体系中有37项基础指标,从全县基础指标完成情况看,有16项指标下降,全县采矿业和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娱乐业等受到疫情冲击较大,其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5.2%,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7%,建筑业增加值下降4.2%,道路运输业增加值下降10.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收入下降1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下降11.3%

2、市场销售仍然较为低谜。1-3月,全县商业增值税94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8万元,下降了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降幅收窄,但下降幅度仍然较大,其中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下降4.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14.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32.2%。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较高的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全县下降均超过40%

3、“四上”企业新增难度加大。目前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但从企业运行实际情况看,不少企业受订单减少、原材料供应、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影响,企业效益明显下滑。这种情况下,“四上”企业新增困难,目前为止全县还没有新增一家企业入笼子。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全县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下一步,要围绕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和向好发展。

1、夯实基础,把好监测。所有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加强监测、预警。一季度增速为负的指标,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重点调度。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实行新的核算体系,基础指标由24个增加到37个,为适应改革的需要,统计局将加强对各相关部门的培训力度。

2、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突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发展短板上、重点项目上积极谋划和挖掘,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项目规划,积极吸引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产业投资领域,力争每月有更多的项目入库。发改局重点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大项目开工力度,实现有数可报,对已开工的项目据实上报,统足统实。

3、提升需求,促进消费。一是促外需。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充分发挥麻阳电商、物流的作用,实现产供销有效衔接,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提升市场需求。二是拉内需。采用多种举措促进消费,行政事业单位可利用工会,有效地开展活动,助力县域内消费,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针对受疫情影响且有一定消费市场的行业,如汽车、加油站等,商科工信局重点予以关注和指导。

4、加强企业帮扶力度,及早培育、及时入规。各级主管部门要压实责任,对照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到位。商业方面尽量做到能减尽减、能免尽免,帮助企业渡过艰难时期;金融方面继续采取对企业在贷款额度、放款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举措;电力部门继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将对企业的用电优惠和电价补贴及时落实到位。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注意开窗期,对后续企业的新增有目标有时序地进行,确保入笼子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对新核算体系中存在的空白行业,交通局、商科工信局等主管部门要大力发展培育企业力度;商科工信局要继续推进“个转企”,培育小巨人企业,引导企业参与构建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建设。



麻阳苗族自治县统计局

20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