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聚焦自身建设上再强化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入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为重要抓手,常态化推进“三整顿两提升”“两带头五整治”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坚持周例会制度,持续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以党风带政风转民风。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着眼于小事小处,充分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二是深入推进群腐工作。由乡党委牵头抓总,乡纪检监察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坚持四个聚焦,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自查整改。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从严查处,严肃追责问责。系统归纳梳理集中整治情况及成效,建立长效机制,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三是持续筑牢勤政廉洁底线。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时扼杀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作风问题,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履行“一岗双责”要求,持续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强化对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其他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管。

二、在夯实经济发展上再奋进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步伐。在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一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规划在乡域内建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主要在沿河的旧县、社区、湖池3个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1000余亩;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冰糖橙种植示范区,主要在石婆田、大塘、亲爱、岩湾、军田、桃花、旧县、社区8个村种植大果冰糖橙锦和2000余亩;三是新建特色畜禽养殖场,在旧县、桃花、空石溪3个村发展建设万羽白鹅养殖场;四是在山后的桃花、岩湾、老冲、军田、石婆田5个村培育新型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注重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打造具有本乡特色的农业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三产融合方面:一是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家、规模家庭农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服务业发展壮大。一是挖掘旅游资源。立足休闲娱乐观光绿色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健康、长寿”资源禀赋,依托黄桑乡保护圈工程建设,以及空石溪、郑家潭溪流景观及水资源优势,打造沿锦江河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产业,提标升级擦亮黄桑村庄名片。优化规划布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抓手,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入挖掘本乡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三是开发旅游产品。结合本乡本村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四是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微信、抖音、线上直播等媒体,广泛宣传本乡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提高本乡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党建引领、党群齐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理清思路抓:我们要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关键在于建强班子、找对路子,在于党建引领、党群齐心。二是整合资源抓: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的土地、水利、林业等自然资源,通过合作或租赁等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对村集体所有的老村部、公共设施和场地等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发展产业抓:培育特色产业,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通过龙头企业“造血式”定点帮扶,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经营平台,持续投入资金、整合资源,开发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增收。四是吸引投资抓: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引入更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农村资源,共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在推动乡村建设上再完善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乡村交通和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建设和美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召开院落会议,汲取群众智慧,推动空石溪村、郑家潭村和美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三是推进惠及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大塘、亲爱农村饮水管网延伸项目,正在摸底统计需要安装的农户数,争取过年前完工,保障惠及两个村共2000余人;继续做好黄桑保护圈工程建设后续的对接跟踪,确保项目落地,稳步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

四、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再努力

一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保托底保障作用,免除群众后顾之忧,关注重病、重残、低保、特困等人员生活动态。广泛积极宣传医保征缴,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二是切实做好民生保障。持续推动社保服务体系从“广覆盖”到“全覆盖”迈进,确保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以提质升级的实际成效,不断提高广大参保群众幸福指数。三是加强就业创业保障。用好用活我乡本土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现有存量土地资源谋划项目,对外精准招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支持电商平台等创新举措,聚力筑牢民生之本。四是推广“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品牌。凝聚村庄力量,坚持共建共享,共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定期邀请在外的优秀人才和老师回村举办讲座,组织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为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留守儿童与在外的榜样进行交流互动。大力宣传,倡议村里的优秀儿女支持村里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计划和教育基金的建立,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再提升

一是压实“四方责任”。及时调整完善领导小组,配优配强乡村振兴工作站力量。切实加强研究分析和统筹指挥调度,每月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例会,安排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村为单位,实行“由联村领导牵头,村支部书记为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包村,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包组包重点对象到人”的四级包保责任制等模式。二是加强常态化监测排查。每月开展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比对,及时核实处置各类返贫致贫风险预警线索,确保应纳尽纳、应消尽消。继续开展好秋季雨露计划的申报工作。由乡村振兴站牵头在收入信息采集前到联系单位对帮扶联系人开展好业务培训,制定计划,宣传好政策,做到精准、有效走访。三是做好年度收入采集。严格按照“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群众认账”三个原则规范收入信息采集,把数据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收入信息采集真实、全面、准确和群众认可。四是聚焦政策落实。多措并举实施乡村振兴,围绕党建引领提升、耕地保护攻坚、返贫风险化解、集体经济增效、美丽乡村提质、基层治理创新、乡风文明引领、乡土人才培育、能力提升巩固、作风建设整顿等“十大行动”,补齐工作短板,顺利高质量通过国家后评估。

六、在推进社会治理上再巩固

一是不遗余力推进平安黄桑建设。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定期研判,做好排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落实好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压实“五包一”责任,确保重点人员稳控到位。持续开展涉黑涉恶、电信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打击行动。二是进一步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完善乡综治信息平台,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整合人员力量,将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集中到政法综治中心集中办公,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将社会治理与基层组织相结合,与基层民主相结合,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多渠道多举措合理化解群众信访矛盾纠纷,持续推动信访及矛盾纠纷调处“闭环”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搪塞为主动疏导,变治标为治本,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三是毫不松懈筑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自建房、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方位守护群众安全、保障群众利益,争创市级安全生产先进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