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溪乡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依托县委、县政府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抓实香瓜、西瓜、黄桃、柑橘等特色水果产业,加强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点对点社会化服务,完成柑橘品改200亩,争创2-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持续鼓励红缨子高粱种植,每个村完成不少于30亩种植面积;适度推广中药材种植,统筹发展生猪、肉牛规模化养殖。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办,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管理有方、经营有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人才、产业、资源汇聚的良性循环。做好人才回归工程。建立在外成功人士服务联络工作机制,完善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感情联络和信息沟通,宣传推介家乡发展,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招人。加强“头雁”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头雁”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带动、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和平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3.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依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县委、县政府“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巩固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果,“零容忍”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规范农村用地环境,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村庄环境治理、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源头活水”。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大力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共五美”模式,完成年度农村改厕任务,使人居环境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乡村旅游的亮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铁腕手段,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禁野外焚烧垃圾、秸秆,巩固提升河湖“清四乱”成效,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推进农田林网、围村造林、村域绿化建设,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美家美妇”评选等活动,弘扬守望相助、敦亲睦邻、孝老敬贤的传统美德,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开展村级文艺宣传队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文化浸润人、感染人,不断改善乡村精神风貌。
(二)优化环境、开放发展,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当好靠前服务“店小二”,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积极创新招引方式。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重点围绕县定主导产业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等,引进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和配套企业,在更大范围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的精准招商。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相结合,充分挖掘本地人脉关系,主动联系、真情相待,不断放大以情招商效应。
3.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心谋划2024年度入库项目,紧盯国家、省市政策导向资金投向,聚焦重大民生、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谋篇布局、规划先行,同时做好对接、跟踪和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建设。
(三)增进福祉、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安全饮水等情况,加强兜底保障政策支持,确保不出现新的绝对贫困。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完善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落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居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孤儿养育保障等政策,完善乡村卫健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网格化管理制度,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引导学校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儿童等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四)健全机制、加强防控,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1.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不断改进治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基层治理有效。完善乡综治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全力打造“平安建设示范乡镇”。
2.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学习“枫桥经验”,重视矛盾风险排查,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重视初信初访,持续开展领导班子定期接访制度,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努力化解各类信访积案,加大对缠访、闹访、非法上访打击力度,规范信访秩序。
3.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紧盯乡村燃气、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努力实现“三坚决两确保”。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村级治安巡逻队伍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加大对农村建房、液化气用户、小卖部、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力度。完善应急综合管理体系,加大应急演练力度,提升防火防洪防地灾能力,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五)提效增能、加强建设,激发基层党委最大效能。实现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必须将乡党委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党委。
1.建设学习型党委。把加强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第一需要,在目标上坚定不移、时间上坚持不懈、状态上坚韧不拔,使“带头学习、带领学习”成为一种责任,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成为一种习惯,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成为一种动力。探索搭建乡村干部交流论坛,通过共学、共读、共研、共享,提升思维的层次和境界,理清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优化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2.建设担当型党委。按照发展具体化、工作项目化、目标责任化的要求,每季度梳理行政村、六办三中心(所)问题清单,逐条研究、逐项施策、逐个化解,在具体中深入、在深入中落实。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全过程管理控制、全过程督促检查、全过程跟踪问效。
3.建设法治型党委。坚持法治理念谋事、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加强行政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
4.建设廉洁型党委。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两带头五整治”行动要求,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持之以恒改作风、树新风,厉行勤俭节约,以廉养心、以俭修身、以慎施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形象,做人民认可和信赖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