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坚持“四个精准”“三个规范”,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稳定帮扶队伍,加强脱贫人口、重点人群监测,扎实做好监测户动态调整和帮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开展脱贫户、监测户结对联系帮扶工作,加强沟通交流。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发放到位,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谋划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确保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加。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建设提质提效,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和美乡村。

(二)持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加强耕地抛荒治理,落实耕地恢复,打击违法占用耕地,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引导种粮大户流转闲置耕地,不断提高机耕、机种、机收水平。充分挖掘“麻阳粮仓”优势,引导种粮大户和农户稳步扩大订单农业种植面积,切实提高群众种植水稻利润。持续推进防治耕地重金属超标工作,逐步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争取引进精深粮食加工企业,注册包装好富硒优质稻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继续跟进观景油菜基地建设,守正创新,做好配套游玩设施、临时停车场、餐饮服务、农产品售卖等后续工作。

(三)坚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一是持续推进柑橘提质增效。加快推广锦和、锦蜜等优质品种改良进度,持续扩大社会化服务和有机肥施用,建好柑橘生产示范园,提升柑橘品质。引导、鼓励合作社和网红等利用抖音、微信网络平台销售柑橘,实现质优价好。二是持续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丰富林地资源,在西皮溪、雷狮坪等环西晃山林区村持续扩大中药材栽植面积,继续完成5年发展1.5万亩的目标。持续跟进服务种植大户黄精、黄柏采挖、销售等环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争取引进黄精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实现黄精等初加工,努力促进中药材产业链延伸。三是有序扩大大棚刺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加大对刺葡萄、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宣传推广,协作拓展销售渠道,在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销售的情况下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四是探索发展设施农业。在文昌新村新寨坪规划发展25亩现代设施农业,温室种植蔬菜、水果、苗木等,结合中药材基地、景观油菜基地等探索发展观光农业。

(四)不断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持续推动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扎实做好信访维稳等工作,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各项具体措施。持续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统筹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灾防控、安全用电用火等各项工作,因地制宜提升防灾救灾水平。加强和改善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信访群众合理诉求,推动信访案件实体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禁毒等工作,优化治安防控体系,防范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持续改善教学条件。聚焦民生服务,巩固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农村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和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发展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做好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落实落细各项民生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