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尧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全力聚焦县委“一县三地”“三水五色”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七镇一中心”(“一带”:滑石江流域综合治理风光带;“一路”:262省道生态示范路;“七镇”:党建领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旺镇、教育强镇、城建活镇、依法治镇;“一中心”:仓储物流县级分拨中心)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将过来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化政治引领,突出“稳”统筹全局。

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尧市镇一直将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学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通过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微信群自学、读书班等多种形式,真正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累计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研讨交流3次。二是严格清理违规挂牌。各村党组织全部严格按照省级挂牌要求,按照“3+5+3”的挂牌要求进行清理,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三是优化党员结构。上半年,各村共确定发展对象10名,确定积极分子15名,全部满足35以下,中专以上学历,进一步提升党员素质,优化党员队伍,凝聚党员合力。四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突出党建示范村打造,突出创点、深化创建,全力推进大坪村、小江村示范创建工作。大坪村以产业创新发展,辐射带动为亮点,依托大坪白鹅养殖基地,实施“连村联创、抱团攻坚”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白鹅产业链。小江村以文化为依托深挖生态资源,结合美丽城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保留了“古树、古井、古寨”一系列古村原始风貌景点,当地民风淳朴,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化村企能人示范带领,流转土地3800亩,提供就业岗位110余个,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加快共同富裕。五是深入开展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工作,通过走村串户,深入屋场民居,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弥补基层治理短板,有力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6个村431名代表联系5982户,累计召开“院落夜会”100余场次,搜集问题86个,解决问题80个,矛盾调解成功率94%以上。

二、狠抓项目强产业,突出“闯”字振兴产业。

尧市镇积极开展森林复合经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延伸林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山地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狠抓特色产业。黄坳村充分挖掘生态优势,通过“集体经济+企业+农户”形式盘活水资源,寿湘富硒山泉水通过怀化国际陆港跨境联运班列出口东盟,实现了尧市产品“通江达海”;大力推进黄精、金银花、广东紫珠等中药材种植,采取“龙头企业拉动-大户示范带动-农户自主发展”的模式创建标准示范种植园区2个;大坪村成立麻阳长河白鹅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计划年出栏100万羽麻阳白鹅,预计收益500万元,带动300余户群众增收,村集体收益可达50万元以上。目前,孵化及脱温场地整修完毕,正在采购设备和种鹅。二是培植生态康养旅游。辖区内桥冲村西晃谷森林康养项目总投资3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7000万元投资用于道路、溪坝、土地平整、人工湖、江堤、步行栈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基本完工;第二期即将进入,预计2024年“国庆节”期间予以开业。马山潭村硒谷嘉园民宿项目占地面积为30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7600万元,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中。同时,立足交通区位优势,拟在黄坳村筹备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采摘、餐饮、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蔬菜园,总投资1000万,初期占地100亩,产品可销售至怀化、铜仁及大湾区。目前土地流转已协商完毕,省蔬菜研究所李卫东所长一行专家已对土壤气候等进行了检测,待设施农用地手续办理好后马上推进。

三、聚焦粮食生产,突出“扩”字多种优种。

尧市镇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将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集约化经营模式,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6处,平整12个村1.2万亩土地,着力在规模、平等与效益的均衡点上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打造社会化服务团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实施“托管中心+农户”的模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聚焦农户生产难点重点,通过全程托管、环节托管、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方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是打响市场化营销品牌,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销售”,以“世界长寿之乡”为根基,打响“西晃山富硒大米”招牌;建立生态化生产方式,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分农时分作物科学施肥,推行农资统一采集,充分发挥仓储作用,采用订单式农资集采模式,与湖南佳惠果果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农资购销合同。我镇种粮大户路小兰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其清清农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合作社的西晃山尧市大米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实”字改善民生。

一是扎实做好低边、低保、特困工作。积极帮扶弱势群体,做好低边、低保、特困工作,最大程度的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全镇今年上半年新增低保户6户20人,特困户1户1人,低边户13户60人。纳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最大程度的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杜绝死亡后骗保等现象。同时对各村新上报的拟纳入低保的对象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上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不符合条件的“错保”、“人情保”等低保对象坚决予以清退。二是扎实推进集镇提质改造。聚焦集镇提质改造项目,对集镇道路、人行道、排污系统进行提质改造,全力打造形象良好、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新集镇。通过闲置资产盘活、项目争取、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资金1000万余元,围绕“硬化、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等五大工程,包括集镇排水系统雨污分离、主路面及人行道修复硬化、新安装110盏太阳能路灯、补种159棵绿植树种及网络线路“蜘蛛网”整治等,目前集镇提质改造工程已初步完成,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岩拖公路尧市-拖冲段公路体质改造工程,集镇范围内新建停车场等,真正让民生实事惠及群众生活,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四是定期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大力组织和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化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黄坳村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促进安定稳定,突出“责”字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尧市镇高度牢守安全底线,重视社会稳定发展,镇村齐心、干群携手,开展社会治理。一是抓严抓实安全稳定。认真组织开展防汛以及龙舟赛事的安全稳定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镇、村防汛应急预案,严格防汛期间的值班值守,联镇领导驻镇,联村领导驻村干部驻村,并且在各地质灾害点、切坡建房处进行防汛演练,在重大汛期时转移群众小江村地质灾害点村民共计36户,154人。二是抓扎实开展“三源共治”工作。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以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为依托,其他部门协同参与,成立了尧市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及诉源治理工作站,16个村(社区)参照成立;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作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原则,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周排查、月处理工作制度,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要求落实到位。三是实行“五包一”包抓制度。对14名重点信访人员实行“五包一”包抓制度,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把调处工作职责落实到相关职责单位和具体职责人,坚持依法调解,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建立纠纷调处回访制度,对每一起结案的矛盾纠纷,调解员都上回访,进一步消除双方怨气,沟通思想。四是强化警示执法。定期联合交通、城管、国土等部门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监管力度。共开展8次安全生产检查,其中联合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常规检查5次,检查记录30份,一般隐患50条,下达责令整改建议150条,均已整改;对全镇6个烟花爆竹经营网点进行4次检查,共排查一般隐患8条,下达责令整改建议15条;开展危险化学品加油站检查全年共5次;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共11次,其中查处堵塞安全出口的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违法行为8处,查处消防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的违法行为7处,并积极督促单位场所整改到位;天然气专项整治活动发现隐患15个,整改问题15个。尧市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下步工作

虽然我镇在重点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一)聚焦党的建设,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以开展党建工作示范创建和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为抓手,进一步推进镇村班子建设。严格开展“三会一课”,举办党建业务培训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主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党员管理特点规律,通过网上支部、微信等平台构建立体式的党员管理网络,提高党员管理的精准度和即时性。

(二)聚焦产业建设,全力争创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镇。针对尧市西晃山大米品牌化、白鹅养殖规模化、蔬菜种植产业以及康养旅游、水产业等项目的推进,对接上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在产业奖补、技术创新投入、土地规划、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主动建议全县能够尽快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行公式化运作、市场化运行。

(三)聚焦农田建设,争创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对能够复垦的田地“应改尽改”;深入粮食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促进田间培管到位;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生产能力;引进鄂丰环有限责任公司,打造西晃山乡村振兴创新型国家示范产业园。

(四)聚焦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全力争取县级相关部门技术支持,加强对我镇小城镇建设专业规划技术指导,推进小城镇用地综合开发,尽快建成集镇停车场;全力配合我县健全城镇垃圾转运机制,尽早实现城镇垃圾转运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