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镇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识聚力、开拓进取,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为主题,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整治人居环境,实现产业兴镇、交通强镇、创新活镇、生态立镇,为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尧市而努力奋斗。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好新发展理念,以经济发展转型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保障民生为落脚点,重点突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各项重点任务。

将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水平,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落实有效。主动融入省委“三高四新”战略,深度参与市委“三城一区”布局,奋力为“一县三地”建设贡献尧市力量。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巩固和拓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省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落实好干部标准,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大力培养和选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坚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精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政建设,通过抓制度完善,抓作风建设、抓督查问责,抓载体宣传,不断增强乡村两级干部规矩意识,筑牢底线意识,树立担当意识,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强镇。芷铜高速前期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预计于2022年底通车。借助芷铜高速和岩拖公路推进尧市镇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吸引投资、技术、人才,破解农村发展瓶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托冬桃、黑木耳、红心猕猴桃等优势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其向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结合今年正邦科技集团投资2亿的大型冷链厂建设项目,进一步衍生农产品发展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抵御风险能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合社等经营主体向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延伸,推进经营主体产业、要素、利益联结。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全面贯通农产品进城线上、线下渠道。二是依托兰山洞水库、蛇皮山、小江古村等资源,以“生态康养”为基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本土少数民族元素,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加大对小江古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树、古井、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突出农村旅游文化和传统戏剧文化特色,深入推动尧市文化挖掘和传承。

(三)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交通先行,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拓展高村至尧市镇公路提质改造,完善尧市镇区域交通网络。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完善防洪减灾水利工程体系。结合投资3.41亿元的大唐华银风力发电项目,统筹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强化供电网络能源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网建设,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乡村”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家庭宽带和4G网络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集镇和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并逐步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四)纵深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为出发点,探索独具苗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实产业就业、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重点,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社会兜底保障等工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二是抓实人居环境提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公厕、户厕建管力度,实施全镇无害化水冲式公厕全覆盖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大“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落实力度,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为基础统领后续开发。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积极引导乡风文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渠道,深入宣传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五)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抓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全面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疾病预防和新冠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控。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切实抓好救灾救济及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救灾救济补助金、惠农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特殊人群基本生活。四是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抓好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坚持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时有效、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