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和镇2024年工作计划
(一)立足根基、加强党建引领。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乡村能人培训示范班,狠抓村党组织书记的专题教育培训和工作指导,列好全年培训任务计划,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加强考核激励。通过充分利用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等考核管理措施,激励他们创先争优。同时,强化人文关怀,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让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让他们安心干事创业。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管理、使用机制。每个村(社区)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培养相应的后备干部,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进行跟踪培养。四是强化跟踪问效促落实。切实将联村领导及驻村干部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与挂村(社区)党建工作相挂钩,压紧压实镇村两级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加强日常跟踪问效,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定期进行红黑榜通报,对发现问题依然无动于衷的,将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究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立足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持续深入镇域企业开展服务工作,深挖项目投资潜力。加强对企业的沟通和指导,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项目落地支持,逐步提升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现有的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抓好项目落地,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围绕全镇乡村振兴发展思路,锦和镇“十四五”初步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引商方向和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特色产业落地。三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聚焦罗裙山自然资源生态游、岩口山村苗寨风情游,着力打造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规范完善全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文化旅游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四是持续推进小城镇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锦江河流域精品旅游带打造、特色乡镇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盘活国有资产、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引导群众自发投入等方式,以锦和防洪堤建设为契机,沿防洪堤建设8.5米宽的滨江大道,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沿滨江大道进行商住一体“公园江景房”开发,后期将根据同济大学对锦和镇城镇规划进行高标准的编撰,全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争在锦和开展集体土地入市和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工作,助推小城镇建设进程。
(三)立足民生、提高社会福祉。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继续做好养老、就业、医疗等常规业务工作的受理,完成上级业务部门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2024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征缴等工作。二是民生工作方面。做好日常业务受理、核查、审批等工作,持续开展低保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不错保、不漏保。三是教育工作方面。加强对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认识,巩固学生入学率。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我镇任教。
(四)立足规划、狠抓乡村振兴。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政策、机构队伍等有序衔接、平稳过渡。按照“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作风正、工作实”的要求,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和防贫监测大数据信息系统,建立完整的动态监测数据库,健全防贫监测评估体系,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实时掌控、及时启动、精准施策、有效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依托锦洲村、楠木村及河湾村三大蔬菜基地,根据各村实情,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继续在长潭村、官村、黄家团村等村集约土地、园地,整合农业资源,建设高标准产业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切实抓好乡村基建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五)立足实际、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和创建行动,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开展常态化排查措施,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各类矛盾风险隐患,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强化涉黑涉恶线索摸排核查反馈,重点推进四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纵横扩展宣传覆盖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构建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持续推进“维稳基石工程”,强化“四大职能”履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构建司法、土地、林业、公安等部门联合调处大格局,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加快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巩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用好“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四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结合“八五”普法,充分利用会议、海报、入户宣传等多种载体,营造线下宣传氛围。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模式,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五是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依法规范行政执法流程,按照政府权力清单,职责清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加强镇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