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和镇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和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抓实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创建、党的建设、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重精准、补短板,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镇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将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兜底保障,坚决杜绝因病、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突出抓好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吸收脱贫攻坚中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成熟经验,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二是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培育和扶持3家本地农业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及20家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大力发展柑橘、蔬菜、红糖、养蜂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鼓励生猪养殖,力争年出栏生猪2万头。完成0.5万亩柑桔品改任务,推进冰糖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2 万吨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3.3万亩耕地保有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组建,加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培管力度,力争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5万元以上。强化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加快镇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认真落实《怀化市村庄规划和村民建房管理条例》,严格审批把关农村建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加快“十四五”农村安全饮水供水保障工程,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
(二)扎实提升质量效益,增添前进新动能
一是推动深层次关键性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三社合一”综合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承接一批行政权力和审批事项,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继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掌上办、一网通办、跨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为企业及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全力做活做优服务业。充分发挥锦和古城、罗裙山自然资源和岩口山传统古村落等优势,做活“旅游+康养度假”文章,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重点打造罗裙山天梯精品民宿风景区、岩口山苗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红色旅游精品景点,加快推进湘西特别支部红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邮乐购等知名电商合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农村电商扶贫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以物流配送、信息技术、网络推广、人才培训为重点的电商服务体系,力争我镇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0.5亿元。
三是全面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广支持夜间经济、“宅经济”“云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拉动消费增长;鼓励平台直播、“旅游+带货”、“互联网+生活性服务”。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规范并保护好销售市场,着力解决销售难问题。
(三)突出防范化解风险,构筑发展新格局
一是严防疫情反弹风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强化“人物”同防,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疫情反弹。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持续深入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积极谋划争取公共卫生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二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抓好政府性债务的清理化解和风险防范工作。坚决落实科学民主决策,不乱铺摊子、乱上项目,规范举债、消化存量、只减不增,优化支出结构,不列赤字预算,确保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是严抓社会管理风险。坚持依法治访,深入开展信访源头治理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全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持续深入地开展“大走访、大接访、大巡逻、大扫除”及“移风易俗”活动,建立全民参治参建的平安创建体系。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始终保持打击涉黑涉恶、黄赌毒、地下六合彩等犯罪的高压态势。
四是严管安全生产风险。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着力抓好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机械工程、校车(船)、中小学生防溺水、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严防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绘就美丽新画卷
一是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积极配合、主动争取国家、省、市、县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力争S332省道提质改造及绕城线建设项目尽早落地,尽快实施。力争所有建制村组公路硬化、通客运班线,提高通组公路覆盖率。严格落实“路长制”工作要求,强化路政管理和道路养护,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二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整合优化行政执法力量,形成“大城管”工作格局。扎实开展镇容镇貌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私家车违法运营、客车违规揽客、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顽疾。新增城区公共停车泊位100个,着力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全面落实“网格化”和“门前四包”责任制,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加大“两违”打击力度。
三是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六无一全”的整治标准,在全镇立标杆、树典型,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深入落实河长制,扎实做好“十年禁渔”、 “禁食退养”、“禁捕退捕”等后续工作。开展深度治理,减少扬尘等各类污染,保持“散乱污”动态清零。规范管理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农业面污染。统筹推进锦江河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确保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以上。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活动。
(五)不断改善民生民利,创造人民新福祉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第一芙蓉学校二期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注的大班额问题;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消除卫生空白村,力争麻阳第二人民医院在锦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及具有我镇特色的苗中医药事业,建设健康锦和,提质长寿锦和。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城乡救助体系,分类做好困难群众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保护,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强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安置措施,大力营造尊军崇军社会氛围。
三是大力推进创业就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有技术的群众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多层次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城乡劳动者有“一技之长”。促进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和就业,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业创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六)注重软实力大升级,实现文化新传承
一是深化文明创建,提升人民素质。强化文化育人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全镇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结合移风易俗工作,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最美锦和人”等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弘扬美德的社会风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掌控舆情,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引导“两微一抖”等新兴媒体健康发展,为富民强镇事业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
二是弘扬民族文化,打响文化品牌。加强锦和汉剧、花灯戏、民间绘画、长寿文化、长河文化的保护、开发与传承,建设一批民族文化项目,扩大锦和文化品牌影响力。积极发掘湘西第一特别支部红色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营造广大干部群众爱党敬党的浓厚氛围。鼓励创作更多富有锦和特色的文艺精品,推动锦和文艺唱响全国。
三是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繁荣。加大文化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强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广泛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开展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大力扶持文体社团建设,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一是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推进依法治镇进程。进一步规范镇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大力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增强工作效能。对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决定的事项雷厉风行、速办速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锻炼,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深入开展评议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干部作风。着力完善客观公正、权责明晰、注重实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村级组织及村干部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确保政令畅通。
三是坚持廉洁勤政。高度重视并加强政府廉政工作,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严格规范村级“四议四公开”,持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坚决防止铺张浪费,确保“三公”经费开支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