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做好粮食生产、产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资监管、禁捕退捕、农村改革等方面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疫情防控措施得当。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局立即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全员立即投入抗疫工作。一是加强联防联控。成立专班抽调专人在疫情防控期间24小时值班,对辖区内疫情期间回麻人员相关情况全面排查,并设置出入口道路登记和测温卡点,规范人员聚居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定期不定期到联系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抓实复工复产。成立联合党支部,安排人员对全县24家农业龙头企业、19家星级农庄进行疫情防控指导,落实排查制度和日检制度,签订防疫承诺,实行错峰上下班,同时为企业积极筹措防疫物资。三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出台相关文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停止农贸市场内的活禽交易,加强辖区内养殖场、屠宰场、动物诊疗机构等重点场所清洗、消毒工作。累计消毒家畜家禽养殖场5699场次,消毒面积895.46万平方米。家禽累计禽流感疫苗免疫157.67万羽。四是强化农业行政执法。设立临时执法检查点4个,检查运输车辆150车次,未发现违规调运活畜禽。出动执法人员6人16批次,重点检查检查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肉类摊点,没有发现一起问题猪肉。

(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有力。一是落实粮食生产计划。完成粮食总播面30.4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21.42万亩(含早稻400亩、中稻21.34万亩,晚稻400亩)、旱粮种植9万亩(含玉米5.1万亩、薯类3.4万亩、其它杂粮0.5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目前在建规模生猪养殖场8个,建成后可增加产能32350头。开展“养猪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36452头(其中能繁母猪数3456头),出栏 54768头;三是积极抓好蔬菜生产。蔬菜种植面积10.2万亩,西甜瓜4.8万亩。年产量达11.3万吨,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四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度完成2.3万亩建设任务。

(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一是特色产业专业化布局逐步成型。以“一县一特”“一片一特”为抓手,形成特色产业专业村186个,其中柑桔(冰糖橙)专业村142个、黄桃23个。以柑桔、瓜菜、优质稻、养殖为主导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总面积达120余万亩,柑桔栽培面积38.5万亩,年总产量62.8万吨,年总产值17.63亿元,其中冰糖橙28.5万亩,产量46.8万吨,产值达12.7亿元,面积、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二是蛋鸡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建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规模蛋鸡场2个(麻阳蓝凤凰蛋鸡场养殖存笼规模达30万羽、湖南群益蛋鸡场年出笼青年蛋鸡200万羽),在建市重点项目1个(麻阳30万羽商品蛋鸡项目),目前栏舍建设已完成70%,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蛋鸡产业达全国先进水平。三是推进标准示范园区创建。结合产业扶贫,以柑桔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为契机,创建省级冰糖橙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柑桔产业集聚区(省级产业园)项目,柑桔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

(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一是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产业发展。以打造“麻阳冰糖橙”区域公用品牌作为我县强农的总抓手,2020年麻阳冰糖橙作为全省五个农产品品牌之一成功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展示展销会和产销对接活动,扩大“麻阳冰糖橙”品牌影响力,目前品牌价值18.87亿元。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扩大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已认证的“两品一标”品牌、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全面实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赋码标识并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创新“互联网+农业”模式,实施益农信息社建设工程,推动市场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农产品进城渠道。二是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10月底,全县完成改(新)建农村户厕1900个,完成率100%。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全县建成岩门垃圾焚烧厂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3座;累计采购31862个户用垃圾桶、1385台保洁车、1900个240升垃圾桶,整治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 18处。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25191处,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16处。集镇污水治理实现零突破,建成锦和镇污水处理厂1个,实施了4.1公里雨污分流改造配置管网建设。开展“空心房”整治,集中清理村庄乱堆乱放,拆除废旧棚房;落实农村建房“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截至目前,已拆除乱搭乱建333处21860平方米,空心房4800间240万平方米。同时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的城乡环境清爽行动,有效促进乡村环境卫生的清洁,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环境保障。

(五)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截至目前,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6家,2020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星级农庄19家,新增3家星级农庄,新增家庭农场21家,全县家庭农场达249家,认定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全县合作社达541家,认定县级示范社38家。全县51家种粮大户流转土地2万多亩,4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3万多亩,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收综合农机化率达68.8%。

(六)产业扶贫真抓实干。我县把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做为麻阳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做大做强冰糖橙产业,做优做特黄桃和猕猴桃产业,稳步发展畜禽及蔬菜产业,适度发展其它特色水果产业。一是开展自主产业发展奖补帮扶工作。全县共有贫困户18972户69833人,截至目前得到产业帮扶贫困户18960户69805人,产业政策覆盖率99.94%。其中自主发展冰糖橙、黄桃、猕猴桃、畜牧养殖等产业贫困户9314户33178人,直接帮扶554户1920人,木耳产业1036户5889人,委托帮扶8056户28818人。其中2020年自主发展农业产业1080户,获得奖补资金607.571万元;二是开展委托帮扶工作。湖南利农五倍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新型经营主体委托帮扶贫困户357户1145人,获得奖补资金229万元。三是开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我县主要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安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79万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集中打造6个万亩柑桔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投资6772万元建设乡镇产业园道路164个。

(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一是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建立21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29个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实现了资金股权量化到人,190个无经营性资产的村(社区)完成了股份量化到人。二是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工作。各乡镇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机制,严格落实了乡镇、村建违法建房选差制度,自7月2日以来全县共制止违建行为 5起。三是开展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正在进行土地确权档案扫描,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数据平台。

(八)农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一是聚焦农资市场打假。今年开展农资市场巡查检查25次,组织100人次对191个农资经营店进行检查,检查农业产业化企业26家,涉农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严厉打击垄断市场、欺行霸市、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有效地维护了政策农资市场秩序。二是聚焦私屠滥宰领域。严厉打击无证屠宰、屠宰病死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违禁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出动执法次数20次,出动执法人员89人次,重点对县屠宰场、乡镇屠宰点进行检查,着重活猪进厂台账和生猪产品出厂台账进行了一一核实。同时设立临时执法检查点4个,检查运输车辆150车次,未经检疫调运生猪立案3起,处罚金额共计21600元。三是聚焦锦江河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联合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锦江国家湿地公园筹备办、县畜牧水产中心等单位开展渔政专项执法,组织执法人员对渔船集中停靠街镇的渔民集中进行宣传教育,实现锦江河流域全面禁捕退捕。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县重点水域全面禁捕的通告》(麻政发〔2020〕7号),至2020年9月15日起,全县所有天然水域全面禁捕(暂定10年)。截至目前,23户专业捕捞渔民全面退捕上岸,全县2227艘“三无”船舶全部上岸,上岸拆解1045艘,转农用船968艘,上岸封存214艘。四是从重从严开展渔政执法行动。开展水上执法行动91次,缴毁地笼4105个、鱼网892张、跳网70张、小迷阵40个、查处破坏草皮84处、拆解销毁“三无”船舶9艘,查处电鱼等非法捕捞案件9起,行政处罚3起,处罚金额共计1700元,移交司法部门6起,宣传教育群众5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

(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推进。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要求,突出节水、减肥、减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多举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认真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 推广了“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机械深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果-沼-猪”四种技术模式共18450亩。已施用当地农家肥33700吨,堆沤肥4600吨;商品有机肥2700吨,推广有机配方肥1300吨。一年来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面积61万亩,种植绿肥8.8万亩。2020年减少化肥用量(纯量)95.4吨。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成10万亩防治,其中飞防15000亩,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积极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耕翻耕轮作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对秸秆还田机具进行补助。以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五化”利用为抓手,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32.4万亩,秸秆还田量10.42万吨。三是开展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突出问题整治。在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依法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严禁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源,推广有机农家肥,安装杀虫灯,悬挂诱虫黄板,机械除草等措施,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农业环境安全。四是加大畜禽资源化利用力度。目前完成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改造10家、专业户15家,预计到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29家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二、存在问题

1.特色农业发展规模小,农业提质增效的任务还很繁重。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大对水果、蔬菜、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但农业产业化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发展存在“盆景”多、“风景”少的情况。柑桔产业方面,部分果园全程管理滞后,特别是对进入挂果期的果园管理缺乏必要的投入,果园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蔬菜产业方面,缺少附加值高的蔬菜种植品种,部分企业、农民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占有份额。特色小水果方面,黄桃、猕猴桃、刺葡萄栽培面积小,起步慢,没有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2.资金投入农业力度还不够。从中央到地方,“三农”资金投入条块分明,要求专款专用,加之部门利益因素,没有发挥涉农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加上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成本高,吸引业主开发难,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涉农项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3.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低。当前,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农民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几乎为年老者、妇女和小孩,绝大多数从业劳力文化水平为小学以下,农村劳力素质下降趋势进一步加剧,增加了特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和应用的难度,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

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够强。虽然麻阳培育了省级龙头企业3家(泰丰、德宇和蓝凤凰)、市级龙头企业21家,但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服务层次较低、服务领域不广,带动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不强。

5、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耕地质量影响农作物生产。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地、丘陵影响农业规模化生产,加上近年来农民受利益驱动,只管农产品外观卖相,忽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内在品质的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1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大力实施县委“奋力投入‘一极两带’、建设生态长寿经济强县”战略,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努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持续打造柑桔、瓜果、畜禽三大支柱产业,切实确保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稳步改善,努力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长寿新麻阳。

 1.稳定粮油生产。做优做强“湘米工程”,要在继续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品质,重点推广优质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适度发展玉米、马铃薯等旱粮,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在文昌阁、大桥江等粮食主产乡镇建设一批优质稻、超级稻、优质油料作物示范乡镇,力争完成31.5万亩粮食播面、产量11.5万吨以上,油菜13万亩、产量1.3万吨,稳定我县粮油生产安全。

 2.抓好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麻阳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着力提升特色水果、瓜果蔬菜、畜牧水产为主的三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水平。认真落实《柑桔产业发展条例》,不断提高柑桔品质。继续支持黄桃、猕猴桃等其他特色水果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把黄桃和红心猕猴桃打造成我县新的特色水果产业。鼓励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等新兴农林产业。扶持发展麻阳白鹅、放养黑猪等特色养殖。

 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绿色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构建绿色化循环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饮水、村庄规划、主导产业的培育等工作,建立农村水电路等工程设施维护长效机制,力争新增省级新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

 4.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支柱产业企业和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1-2家中国企业500强或世界企业500强入驻,同时培育和扶持20家本地农业企业、50家专业合作社及100家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重点推进重大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以弥补短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完成我县以柑桔为主的农产品储藏库、冷藏库建设工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着力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按照统一品牌、商标各异、注明产地、统一管理的方法打造“麻阳长寿硒品”公共品牌,深化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模式,精心组织农博会等对接活动,大力推介我县优质农产品。加强现有农业品牌建设,强化“麻阳”牌柑桔和“麻阳冰糖橙”公用区域品牌的宣传和管理,扶持“长风”“莲馨”“圣惠尔”“蔻橙”等农业品牌提质升级。

 6.抓好农业生产安全。狠抓农业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全年农产品抽样例行检测不少于3000批次。抓好柑桔大果实蝇、砂皮病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大力培育、扶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力争全县统防面积在15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