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通知
麻粮办〔2021〕1号
关于坚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现就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通知如下:
一、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好形势,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正确研判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要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明确责任,真抓实干,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确保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30.2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1.5万吨以上。
二、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粮食面积只增不减的工作要求,坚持“稳水稻、扩旱粮、增加复种、遏止抛荒、减少非粮化”思路,确保水稻面积稳定21.68万亩,旱粮面积扩大到8.8万亩。各乡镇要根据下达的目标任务,尽快细化分解,层层落实,把落实责任到村到组,面积落实到户到田。要持续推进抛荒耕地专项整治,强化耕地利用乱象治理,减少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水稻功能区非稻化。对弃耕抛荒一年以上的耕地,由村集体组织大户代耕代种,对连续弃耕二年以上的耕地,村集体组织可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组织恢复耕种。抓好耕地安全利用,对不适合发展口粮生产的耕地,大力发展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要充分利用旱地、高岸田、天水田等资源发展旱杂粮生产,积极发展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等旱地作物间作套种。要认真落实轮作复种措施,大力发展油(菜、瓜)+稻、中稻+再生稻、秋玉米+冬粮等模式,力争稻油轮作试点突破1.5万亩,发展再生稻突破1.1万亩。
三、想方设法增加粮食产量。扎实落实粮食生产关键稳产增产措施,保证粮食产量高水平稳定。推广以优良品种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确保粮食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玉米等旱粮作物良种率95%以上。积极应用一批绿色高效、农艺农机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水稻、旱杂粮新技术新模式。要增加水稻生产种子用量,科学安排播种期,实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要严格控制水稻直播,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和影响产量。要落实精细肥水措施,挖掘玉米、红薯、豆类等旱杂粮增产潜力。要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四、坚决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采取过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7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4.285万亩。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数量底线。推进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2020年度2.43万亩建设任务,加快推进2021年度2.47 万亩建设任务落实。示范推广稻田酸性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深翻耕等集成技术模式,狠抓农田提质改造,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强化种业种植业高科技人才引进,努力提升杂交水稻制种能力。适度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规范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落实沟坑占比不超过10%的技术规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抛)秧等技术推广,力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
五、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加大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全县高档优质稻种植突破5.5万亩,带动发展优质稻15.5万亩以上,全面改善稻谷品质,提高稻谷种植效益。要稳定调改籽粒玉米、普通红薯等旱粮作物,因地制宜开发高蛋白大豆、苦荞、小籽花生、菜用加工甘薯、菜用马铃薯、小宗杂豆、甜糯玉米等特色旱杂粮。要科学调整中稻播种期,避开抽穗灌浆期高温天气危害影响稻谷品质。要优化稻油种植模式,扎实完成稻油水旱轮作试点任务1.5万亩。要调优耕作制度,认真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工作,严禁严格管控区种植水稻等口粮作物,全面完成严格管控区2248.26亩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任务。要深入实施湘米工程和优质粮油工程,支持创建“一企一片一种”标准化基地,积极推广“稻油双优”等绿色高质高效模式。大力支持规模型粮食加工企业大力开展优质米精细化加工,抓好加工设备改造升级,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名优品牌,助推效益提升。
六、科学有序组织防灾减灾。准确研判全年农业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早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认真抓好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预警与调度,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物资准备,加强减灾补损技术指导服务。扎实抓好以二化螟、“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为重点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压实防控责任,治早治小,全力扑杀。广泛推广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5 %以上。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实现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较大提升。
七、精准落实扶持政策措施。结合实际,配套出台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政策措施,重点支持粮食生产新型主体适度发展粮食规模经营,构建政策保障机制,释放重农抓粮的积极政策信号。要精准落实耕地地力提升补贴、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稻油轮作项目等惠农政策,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升级。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各乡镇要严格贯彻落实“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不补贴”的文件精神,认真核查种植面积,按政策规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对于抛荒的耕地,以及在基本农田上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不得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要大力支持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抛)秧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对插(抛)秧机械等农机具进行累加购机补贴或作业补贴。要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鼓励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落实好粮食种植保险和“惠农担、粮食贷”等金融扶持政策,帮助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切实减轻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风险。要强化品牌引领,创建区域公共品牌。
八、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因地制宜、以稻为主的原则,加强技术服务,改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集成推广,创新种植模式,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创办粮食生产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各乡镇要连片办点,至少创建1个100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九、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予以重点倾斜。要坚持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首长负责制,明确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协调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按照稳面积、稳产量的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将粮食生产“两稳”工作纳入重要考核范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督促检查和表彰奖励,激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
附: 2021年全县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任务分解表
麻阳苗族自治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2月28日
麻阳苗族自治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2月28日印发
附:
2021年全县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任务分解表
单位:亩、吨
序号 |
单位 名称 |
粮食总播种面积 |
总产量 |
水稻播种面积 |
其中再生稻面积 |
其中高中档优质稻播面 |
旱粮播种面积 |
||
合 计 |
其中玉米播面 |
其中薯类播面 |
|||||||
|
麻阳县 |
304800 |
115400 |
216800 |
11000 |
155000 |
88000 |
53000 |
35000 |
1 |
郭公坪 |
19500 |
7200 |
12500 |
0 |
9500 |
7000 |
4500 |
2500 |
2 |
锦和镇 |
30000 |
11500 |
21500 |
1500 |
18000 |
8500 |
5000 |
3500 |
3 |
尧市镇 |
34300 |
12800 |
23000 |
1500 |
18000 |
11300 |
6800 |
4500 |
4 |
文昌阁 |
15600 |
6000 |
11600 |
2000 |
9500 |
4000 |
2000 |
2000 |
5 |
大桥江 |
14500 |
5500 |
10500 |
800 |
8500 |
4000 |
2000 |
2000 |
6 |
舒家村 |
11000 |
4300 |
8500 |
700 |
7000 |
2500 |
1500 |
1000 |
7 |
江口墟 |
18000 |
7200 |
14000 |
1000 |
12000 |
4000 |
3000 |
1000 |
8 |
隆家堡 |
8000 |
3100 |
6000 |
0 |
2500 |
2000 |
1000 |
1000 |
9 |
兰村乡 |
8200 |
3100 |
6000 |
0 |
3000 |
2200 |
1200 |
1000 |
10 |
岩门镇 |
12000 |
4600 |
8500 |
0 |
6000 |
3500 |
2500 |
1000 |
11 |
石羊哨 |
10000 |
3500 |
6000 |
0 |
5000 |
4000 |
2000 |
2000 |
12 |
谭家寨 |
13500 |
5000 |
9000 |
0 |
7000 |
4500 |
3000 |
1500 |
13 |
高村镇 |
28200 |
10000 |
20700 |
1500 |
9000 |
7500 |
4000 |
3500 |
14 |
板栗树 |
16000 |
5800 |
10000 |
0 |
6000 |
6000 |
4000 |
2000 |
15 |
兰里镇 |
14000 |
5600 |
11000 |
500 |
9000 |
3000 |
1500 |
1500 |
16 |
和平溪 |
15000 |
5600 |
10000 |
500 |
9000 |
5000 |
3000 |
2000 |
17 |
吕家坪 |
19000 |
7700 |
15000 |
500 |
8000 |
4000 |
3000 |
1000 |
18 |
黄桑乡 |
18000 |
6900 |
13000 |
500 |
8000 |
5000 |
3000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