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苗族自治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202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入实施“五新四城”战略,加快推进“一县三地”建设,着力推动构建“5+N”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我县经济发展稳健向好。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突出政治统领,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局党组强化“抓好党建工作是本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失职、不抓党建工作是渎职”的政治意识,把党建责任落到实处。2024年,县委授予我局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授予李丽霞同志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一是带头履行政治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专题研究党建工作7次、解决党建难题9个。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文件精神,深入谋划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切入点、融合点,精心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切实解决好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突出党建品牌创建,坚持单位实际工作和群众需求相结合,把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高度关注的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创建品牌。
二是带头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带头调查研究,深入企业、乡村调研55次,解决实际问题49个。高标准组织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带动全局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
三是带头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主持召开党组会议28次、干部职工会议2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捍卫者、模范践行者。
(二)坚持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干事创业新气象
1.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纵深推进“两带头五整治”“三整顿两提升”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认真开展谈心谈话、廉政教育,完善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管理制度,班子成员没有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的现象。全力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标对表、逐条逐项制定出68条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巡察反馈的4个方面19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
2.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落实局机关及二级机构三定方案,调整优化大业务股室格局,调整充实六名同志到股室长岗位,强化中层骨干力量,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出台局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绩效考核奖金分成三个等次,拉开奖金差距,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提升干部执行力上的积极作用。加强业务股室通力协作,新设经济指标综合股,高位调度主要经济指标,打破专业壁垒。丰富党建、工会活动,加强干部职工交流融合,增进班子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三)锚定发展奋斗目标,爬坡过坎激发新质生产力
1.商务领域走出新增势。
(1)商贸物流。1-6月份,举办了“水韵苗乡·龙腾锦江”名优商品、灯光美食节活动,“麻阳县果蔬拼装香港直通车首发仪式”。申报了2家餐饮业企业(刘老根、艾尚他她)已获得通过,麻阳凯铂酒店有限公司,麻阳新思维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麻阳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按入库要求均在7月份逐步入库;已完成外贸实绩企业15家,已完成全年14家任务数;截至6月底,我县净增市场主体共956户,其中净增企业326户。二季度已超额完成935户的目标任务。上报待省商务厅认定湘商企业6家,上报完成湘商回怀投资项目到位资金12.3亿元。
(2)外贸进出口。2024年1~5月,全县共有外贸实绩企业15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81亿元(RMB),同比增长6325%,超额完成半年3亿元的目标任务,排名全市前列;引导蓝友农业、麻阳琳迪国际贸易公司实现外贸贡献。
(3)使用外资。1-6月份,完成实际使用外资48.9万美元。新注册琳迪贸易公司,争取有7月底前完成到资100万美元。
(4)招商引资。上半年,引进产业项目31个,总签约68.29亿元,其中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500强企业项目2个;全县省外境内到位资金25亿元,完成年度总任务62%;全县引进工业企业27家,总投资59.19亿元。
(5)国际陆港。1-6月份,全年目标任务750个标箱,陆港集货587个标箱,折合货值2亿元(RMB)的陆港集货任务。麻阳蓝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鸡蛋、蔬菜、水果等农特产品出口5.2亿元(RMB),占进出口总任务的92%。麻阳森佳箱包有限公司355.3万元(RMB),通过怀化国际陆港,向老挝出口各类箱包,实现了对接东盟外贸业绩新的突破,为我县打造箱包产业链“箱包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工业经济走出新拐点。2024年1-5月,我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5.05亿元,实现增加值6.3亿元,累计增速13.3 %,全市排名第四。完成工业用电量9950.6万千万时,累计增幅24.92 %,全市排名第二。
3.科技创新走出新伙伴。1-6月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4.2亿元,3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我县紧盯“4+N”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积极组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等各类省级科技项目。目前,建南机器厂、智信能源、华大科技、万橡新材料、利农五倍子等20多家企业实现了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上云上平台”企业达到了34家。
二、工作举措
(一)瞄准大抓落实主攻方向
我局多次赴省市积极对接真抓实干专题工作,上级部门领导对麻阳经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针对我局涉及的专题,毫不保留地给出实质性建议。根据工作实质进展,选定两个主攻方向:一是对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稳外贸、稳外资、稳外经、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以及“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等商务工作,力争有新的突破。二是科技创新工作即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推进标志性工程提速、平台能级提档、科研攻关提能、人才支撑提质、成果转化提效、创新生态提优以及“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湘智兴湘”等取得新成效。
(二)扎紧绩效考核指标口袋
我局涉及县绩效考核任务19项,占据全县绩效考核重要权重,县商科工信局党组狠抓指标落实,在逐项研究指标得分的同时,科学安排部署锻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任务目标,为年度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
(三)狠抓招商引资年活动
狠抓做大做强“四大百亿产业”发展,主要围绕“一个目标、三项重点、五大抓手”精准发力。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尊商、重商、安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聘任一批关心支持助力麻阳发展的优秀企业代表为“招商大使”。出台了《麻阳苗族自治县“企业宁静日”制度实施办法》、《麻阳苗族自治县“企业家绿卡”管理方案》等系列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一篮子贴心政策措施。对在年度招商引资活动中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荣誉和物质奖励等。我们始终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企业,自觉养成甘当“服务员”“店小二”的服务理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件件能落地、事事见成效。
(四)融入怀化陆港集货建设
一是全力推动物流体系建设。中国供销·麻阳商贸物流园于2024年2月25日顺利启动全面开工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已封顶16栋;冷链物流中心土石方平整正在推进;营销中心已建成开放。二是着力推进集货品类发展。我县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一区三园四基地”建设和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战略,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园区建设,以冰糖橙、黄桃、小籽花生、橡胶、蓝凤凰鸡蛋、智能电能表、没食子酸、黄精等农业产品、制造业产品和中药材等拳头集货品类。
三、存在问题
1.优势企业少,造血能力不足,抑制经济发展贡献。县域企业普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上档次、有规模的零售企业很少,带动消费的能力不足,且个转企意愿不强。
2.高企培育过程长,创新发展动力受限。客观条件影响,我县传统企业转型缓慢,现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益明显的硬核企业相对偏少。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不高,人才富集不高等条件制约,创新发展动力亟待增强。
3.产业招商难度加大,项目落地建设困难。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萧条渐浓,投资商对产业投资持谨慎观望,特别是工业投资观望氛围浓厚。我县二、三产业发展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增加了招商引资难度。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铸牢思想根基,抢抓发展机遇。一是抓好经济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中央重申八项规定及修订后的实施细则;三是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严格工作微信群管理等举措,坚守党的互联网舆论阵地,每个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言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答好“科技向善”命题,坚持以技术为矛、数据为盾,充分运用数据融合、数据驱动、数据共享的理念和方法,加快建设大数据反诈的长效机制,深入巩固常态化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强化制度管理,提升创新动力。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党内民主集中制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风廉政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组和局务会议制度,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局工作作风、考勤、财务、纪律、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奖惩等管理制度。
(三)加大科技创新,夯实创新平台。一是企业入规入统时尽量标识成高新企业,增加入规工业企业和入统高新标识企业的数量,提升研发指标的支撑力度。二是招商优先引进高科技企业,夯实我县高质量发展基础。三是做实做细联企服务工作,拓宽规模以上建筑、交通、服务型企业科研经费的上报工作,协同财政、税务、统计、园区等创新工作。
(四)夯实先进制造,铸强实体经济。一是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重点培育以建南科技、华大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米米生态、锦江泉酒业、苗子味等为龙头的长寿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万橡新材料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院企、院地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承接产业转移。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企业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协同发展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五)拓展商贸流通,激活县域经济。一是建立外贸预警机制。加强对我县外贸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密切关注外贸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出口技术壁垒、国内外市场变化、融资环境改变、出口退税调整、国家政策变动等热点问题,提升对外贸企业服务水平。二是强化部门协作。统计、市监、税务和商务部门共同做好我县社零企业的入统工作。三是建立限额以上企业入统储备库。积极与企业沟通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制定对企业的相关奖励扶助政策,及时兑现对企业的奖励,增强企业入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