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以来,我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和重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总基调,压紧压实稳增长、稳主体、稳预期任务目标,盘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驱动经济运行走出新活力。上半年我县经济发展稳健向好。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局是县政府正科级工作部门,下属投资促进事务中心、市场服务中心2个事业机构和民爆公司1个国营企业,局机关现有领导班子成员5名,在编干部职工46人,离退休人员80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3岁,在编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8岁,内设14个职能股室,局党委下属6个支部。

(二)工作措施

1.扎实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

(1)精准推动政策落实。2023年我局经县人民政府审核通过的相关政策如下:《2023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方案》《麻阳苗族自治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六条措施》《2023麻阳苗族自治县加快推进招商引资12条补充政策》《招商引资优化政策》《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十二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九条措施》《关于推进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

(2)精细化解困难问题。一是坚持常态长效“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常态化帮扶工作。重点对口帮扶全县所有“四上”企业、部分中小企业、园区企业和困难企业。从全县各单位择优遴选了122名懂政策、懂经济、精业务的干部联系142家企业,全力推行“五个一”(一家企业、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名联络员、一帮到底)企业联络员服务制度,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摸排问题,通过现场办公、问题销号、会商交办等形式协调解决重点工业企业在用地、用工、供水、供电、供气、融资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深入开展企业清欠工作。建立了企业清欠工作台账,开通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投诉举报热线,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债务风险。截至目前,我县拖欠4家企业账款197.9万元,拖欠率60.52%。三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项目资金。为落实工业化提速,减轻企业经营成本,鼓励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组织企业向上申报制造强省、品牌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两上三化”等项目的扶持资金。上年度共争取省级奖补资金177.78万元。

(3)精心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与党风政风执纪问责、干部监督选人用人激励奖惩联动工作机制,将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件线索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等信息共享,加大有关案件的监督、查办和通报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重点岗位人员,特别是具体执行层面直接与市场主体接触的“最后一米”人员,为企业和企业家守法经营担当负责、壮胆撑腰。

2.加快高质量发展。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在做好用电量、税收、企业上报数据统计协调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新增入规企业数,力争全年排名在全市中上水平;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在做好化解限上企业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的工作同时,完成新增限上社零企业任务,确保全年全市排名持续发力,同时加大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三是加大培育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指标,确保指标任务完成。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农村科技项目争取;四是外贸进出口指标,开辟新的渠道,加大对外贸进出口资格企业,特别是加大对智信能源的统计力度,力争全面完成任务;五是利用外资指标。我县基础差,资源有限,是我县短板指标,通过多种形式推介招商,力争有零的突破;六是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在做好华森矿业Cu1966文创园一期项目、大湘西农产品生鲜冷链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和利农五倍子没食子酸丙酯生产线技改项目等统计入库工作的同时,加大项目引进,提升指标上升强度;七是按照新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四上”企业入统奖励;八是加大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工;九是完成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临时交办工作。

3.夯实产业招商。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一是不断完善和丰富具有我县明显特色的招商引资宣传手册项目和内容;二是执行具有我县特色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条件,执行我县产业发展的办法和奖惩措施,执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办法,全力打造“五好园区”;三是力争引进世界或国家500强企业1至2家。

4.助力乡村振兴。配合乡村振兴战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实施县级服务中心,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和品牌推广。优先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和冰糖橙、猕猴桃、黄桃品牌网络推广,做好相关制度的出台,整合资源,盘活现有空置厂房,建设县级物流处理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农产品生产更多适应电商发展需求。在抓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同时,全力协助乡镇和有关企业抓好市场体系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三)任务完成情况

1.商贸经济走出新增势。1-6月份,招引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83.5亿元,新引进重大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为:麻阳湖山温泉度假区项目、中通新能源专用车总装生产及销售项目、1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三类500强”项目一个:智能化物流产业项目;全县累计完成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8.2亿元,完成半年度任务目标。

2.工业经济走出新拐点。2023年1-5月,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22.57亿元,实现增加值6.58亿元,累计增速5.7%,全市排名第八。2023年1-5月,工业用电量12855.51万千瓦时,累计增幅7.27%,全市排名第三。

3.科技创新走出新伙伴。1-6月份,已签订技术合同27份,完成金额为1.27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1.03亿元,同比增长4%。督促拟申报高企资料准备,第一批共计5家。帮助企业整理研发奖补备用金资料,截至目前,总共申报企业为6家。

我局具体抓紧抓实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奋力打好“六仗”工作。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认真学习《麻阳苗族自治县打好发展“六仗”总体方案》,并制订局工作方案,将“六仗”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六仗”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破局真抓实干主攻方向。我局多次赴省市积极对接真抓实干专题工作,上级部门领导对麻阳经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针对我局涉及的8项专题,毫不保留地给出实质性建议。

第三、扎紧绩效考核指标口袋。我局涉及县绩效考核任务37项,占据全县绩效考核重要权重,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向艳平莅临县商科工信局指导工作,在逐项研究指标得分的同时,科学安排部署锻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任务目标,为年度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

第四、鞭策激励“一揽子政策”。狠抓做大做强“四大百亿产业”发展,主要围绕“一个目标、三项重点、五大抓手”精准发力。出台了招商引资及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

第五、融入怀化陆港集货建设。一是全力推动物流体系建设。我县已构建“一点四线十二仓”的农村电商物流网络体系布局,以县级农村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为枢纽(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辐射12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及400农村商贸小店,实现24小时内“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物流配送对乡镇的全覆盖,明确商贸物流发展基金5000万元。二是着力推进集货品类发展。我县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一区三园四基地”建设和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战略,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园区建设,以冰糖橙、黄桃、小籽花生、橡胶、蓝凤凰鸡蛋、智能电能表、没食子酸、黄精等农业产品、制造业产品和中药材等拳头集货品类。5月4-7日,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我县积极组织参与本次活动。

二、存在问题

1.个改企意愿不强,抑制经济发展贡献。我县现有限额以上商贸零售企业27家,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3家,限额以上大个体24家。上限标准是零售企业年营业额高于500万元,餐饮住宿业营业额200万。社零指标的主要支撑是限上企业,限额以上大个体营业数据对社零增长仅做参考。个转企问题根源在于:个体户担心注册为企业后增加业主运营成本,影响业主实际收入。如:世纪华联、七号衣库等大型卖场虽经多次做工作,仍不愿变更为企业。

2.高企培育过程长,创新发展动力受限。客观条件影响,我县传统企业转型缓慢,现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益明显的硬核企业相对偏少。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不高,人才富集不高等条件制约,创新发展动力亟待增强。

3.产业招商难度加大,项目落地建设困难。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萧条渐浓,投资商对产业投资持谨慎观望,特别是工业投资观望氛围浓厚。我县二、三产业发展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增加了招商引资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铸牢思想根基,抢抓发展机遇。一是抓好经济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中央重申八项规定及修订后的实施细则;三是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严格工作微信群管理等举措,坚守党的互联网舆论阵地,每个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言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答好“科技向善”命题,坚持以技术为矛、数据为盾,充分运用数据融合、数据驱动、数据共享的理念和方法,加快建设大数据反诈的长效机制,深入巩固常态化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强化制度管理,提升创新动力。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党内民主集中制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风廉政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组和局务会议制度,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局工作作风、考勤、财务、纪律、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奖惩等管理制度。

(三)加大科技创新,夯实创新平台。一是企业入规入统时尽量标识成高新企业,增加入规工业企业和入统高新标识企业的数量,提升研发指标的支撑力度。二是招商优先引进高科技企业,夯实我县高质量发展基础。三是做实做细联企服务工作,拓宽规模以上建筑、交通、服务型企业科研经费的上报工作,协同财政、税务、统计、园区等创新工作。

(四)夯实先进制造,铸强实体经济。一是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重点培育以建南科技、华大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米米生态、锦江泉酒业、苗子味等为龙头的长寿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万橡新材料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院企、院地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承接产业转移。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企业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协同发展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五)拓展商贸流通,激活县域经济。一是建立外贸预警机制。加强对我县外贸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密切关注外贸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出口技术壁垒、国内外市场变化、融资环境改变、出口退税调整、国家政策变动等热点问题,提升对外贸企业服务水平。二是强化部门协作。统计、市监、税务和商务部门共同做好我县社零企业的入统工作。三是建立限额以上企业入统储备库。积极与企业沟通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制定对企业的相关奖励扶助政策,及时兑现对企业的奖励,增强企业入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