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新农技赋能农业生产 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草长莺飞、春和景明。在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各种新科技、新应用正源源不断为春耕生产注入新动能:单轨运输机在山间轨道上飞驰,无人机在橙林上空穿梭作业,各类新农技、新装备成为助力农业生产的 “硬核” 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雷定水家庭农场的单轨运输车正在爬坡运送农资
在岩门镇新坪村雷定水的家庭农场,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耀眼火花。果园里,一台单轨运输机正载着 400 公斤有机肥,沿着 4 公里长的轨道缓缓爬升,这条覆盖果园 400 亩核心区域的轨道,通过 “轨道 + 机头” 的组合,实现了农资上山、果实下山的高效运输。
雷定水在家庭农场山坡下装载农资
“麻阳的果园大多在山上,施肥、摘果全靠人工背,不仅辛苦,效率还低,一位果农一天最多搬运 700 公斤。” 雷定水感慨道,“现在有了单轨运输机,一天能运输 8 吨物资,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而且轨道采用可调节坡度设计,最大爬坡角度达 80°,特别适合麻阳复杂的丘陵地形。去年用它运送了 200 吨有机肥,节省了 1000 多个人工。政府还有补贴,每米轨道补 50 元,机头补 2000 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
与此同时,无人机飞防成为橙林上空的“科技卫士”。在麻阳橙香园冰糖橙高标准示范基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极目植保无人机正自动规划航线,进行精准喷洒作业。它的离心喷头将药剂雾化成 50 微米的颗粒,均匀附着在叶片背面,农药利用率从传统人工的 30% 提升到了 50%。无人机飞手雷杰介绍:“这台无人机一次能装 50 公斤药剂,每小时作业 100 亩,相当于 15 个工人的工作量。”
占地 3000 亩的橙香园冰糖橙高标准示范基地里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搭载北斗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即便在云雾缭绕的山谷间,也能将农资运输误差控制在 20 厘米内。飞手张展豪指着远处的柑橘林说:“以前村民背着 100 斤肥料爬到那片林子,得花半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一趟只要 1 分 10 秒就能送到,每天最少能运输 10 吨农资,节约人工成本约 50%。”
无人机吊运农资,精准投送
这座投资 1.5 亿元的示范基地,科技赋能贯穿始终。5G 物联网实时监测柑橘生长状态,智能水肥系统精准供给每一株果苗养分。未来,这里除了种下柑橘树,还将建设网红观光栈道和柑橘博览馆,打造 “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研学” 的全季产业链,实现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
“麻阳正以‘智慧农业’为抓手,全力打造‘中国冰糖橙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麻阳县委特色产业办工作人员谭仕水介绍,“到 2025 年,全县单轨运输机将突破 1000 台,无人机飞防覆盖率达 30%,力争冰糖橙年产值突破 30 亿元。”
从肩挑背扛到轨道运输,从人工喷洒到无人机飞防,新农技在苗乡大地落地生根,不仅推动冰糖橙产业提质增效,更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