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飞地扶贫”模式打造产业扶贫新样本
“这里的草莓口感好、香甜、水分足,今天是周末,我就邀请了几个朋友过来采摘。”游客张桂英一边采摘草莓,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近日,绿溪口村草莓园的大棚里好不热闹,已经长成的草莓垂涎欲滴,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
市民在绿溪口村草莓园里采摘草莓
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黄连冲村通过跨村发展“飞地扶贫”产业,突破了地域资源局限,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绿溪口村草莓园便是黄连冲村的“飞地扶贫”产业。
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实地查看草莓园的草莓长势
黄连冲村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和农耕为主,2014年,该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8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贫困人口有129户526人。由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如何发展脱贫产业成为帮扶工作队面临的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商量对策。最终跳出惯性思维,把目光聚焦到附近的绿溪口村。
绿溪口村,因地势坪坦,邻近省道,有国家级蔬菜基地等多项产业。经过充分考察论证之后,帮扶工作队确立了开展“飞地扶贫”产业的工作思路,在异地大力发展市场稳定、价值突出的草莓种植。
黄连冲村的“飞地扶贫”产业----绿溪口村草莓园
2017年,整合帮扶资金90万元,在绿溪口村流转土地35亩发展草莓种植。和县里专业农技公司签订管护协议,把黄连冲村所有贫困群众纳入其中,每年分红10万元,持续10年。怀化市委派驻麻阳黄连冲村帮扶工作队长刘明云介绍:“这个10万里面有15%是用于村集体,85%全部是分给贫困户。”
去年上半年,黄连冲村召开了第一次村民分红大会,贫困群众每人分红95元。村民滕召文因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去年,他一家6人拿到了草莓园的570元分红,加上在村里做小工挣的钱,统统用于柑橘种植等产业发展,让家庭生活逐渐好转。去年底滕召文成功实现脱贫,如今年收入达到近4万元。“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过了,老百姓每年有分红,脱贫有保障,致富信心足!”说起入股分红,滕召文难掩内心喜悦。
黄连冲村召开第一次村民分红大会
由草莓园不断输血,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黄连冲村的飞地扶贫模式成效显著。今年,村里还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人均不超过2000元的奖补标准,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全村共82户363人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7多万元。目前村里还建立了光伏发电项目、猕猴桃产业园等,让老百姓看到了扶贫带来的发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