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多着苗装。清代,境内苗寨苗人用不露肚子,不算汉子;不露胸膛,不算姑娘来形容自己的装着打扮。石羊哨、岩口山、锦和、茶溪、郭公坪等地苗族男性,上着大襟短衣,下穿宽腿裤,头缠纱帕,腰系两头有挑花彩络的腰带。此着装,尽显英俊潇洒之态。苗家妇女,蓄发挽髻,黑纱帕包头,一层一层的,外层饰以花装,戴耳环、项圈,上穿大襟上衣,袖子、环肩、大襟挑花,下着有褶花裙,裙长至膝,腰系挑花围腰,后有二联挑花飘带,均与裙齐,腿裹挑花绑腿。此般打扮,仪似观音。

  民国时期,苗装去繁就简,石羊哨、锦和等地苗族男性,有的头缠青布,有的改戴狗儿帽,有的革去腰带;妇女着裙但不着褶子裙,有的改着裙为穿裤,有的穿耳环但不戴项圈,有的捆围腰但革去挑花飘带,有的蓄发但不挽髻,黑纱帕层层包头者少之又少。其时,对襟衣、中山装、学生服等流行,布料以黑、蓝、灰为主,有钱女人或官太太穿旗袍。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变革加快,苗人出山进城,有的当上国家干部职工,有的入伍参军,有的考上中专大学,有的经商,目视汉人着装,对比苗族服饰,深感汉人着装有利劳动生产,有利身体健康,穿苗装益少。19世纪50-70年代,盛行列宁服、中山装、军便服,对襟衣减少,时兴穿解放鞋。80-90年代,服饰样式增多,中山装、西装、猎装、教练装、呢大衣、人造革夹克、喇叭裤、直筒裤、太子裤、牛仔裙;女的服饰尤其多姿多彩,短衣、长衣、风衣、大衣、喇叭裙、筒裙、三角裙、百褶裙、超短裙、套裙、旗袍风行一时。90年代至今,兴起羽绒衣,牛仔裤长盛不衰。男喜穿西装、休闲装;女喜穿皮袄、羊毛绒大衣。但在重大节日,仍着苗装。